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是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质量与安全运维的核心规范,通过百分制评分体系对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档案资源等五大维度进行量化评估, 80分以上可获“国家级”认证,90分以上则评为“全国示范”。 其测试流程严格,包括自测、申请、现场测试及审批四阶段,并明确数字化率、电子档案接收等硬性准入条件,为档案数字化转型提供标准化指引。
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的核心依据是《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涵盖99项细化指标。基础设施(12分)重点考核机房合规性(如B级标准、双路供电)和网络安全性(三网隔离);系统功能(10分)聚焦档案全流程管理能力,需演示接收、鉴定、备份等关键环节;档案资源部分强调目录数据库完整性及数字化率(如100万卷以下需达90%)。测试采用专家实地核查与系统演示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
测试流程中,省级以上档案馆需直接向国家档案局申请,地市级机构则通过省级部门初审。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规《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实施法》已取代旧办法,取消数字化率硬指标但强化电子档案接收与信息安全(如近3年无重大事故)。新规采用“合格”与“高水平”两级认定,并增加AI辅助鉴定等技术创新要求,体现档案管理智能化趋势。
数字档案馆测试不仅是技术验收,更是持续优化的起点。通过测试的单位需定期接受监督检查,未达标者可能被撤销认证。建议档案馆在建设中优先满足标星指标(如国产化硬件、长期保存系统),并保留完整的操作日志以备核查。随着EEAT标准深化,未来测试将更注重数据治理实效与用户服务效能,推动档案事业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