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了劳动合同后是否还算应届毕业生,主要取决于是否落实了劳动关系并缴纳社保。 如果仅签订劳动合同但未实际入职或缴纳社保,仍可能保留应届生身份;一旦正式入职并缴纳社保,则通常视为往届生。以下是具体分析:
-
劳动合同与应届生身份的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本身不直接取消应届生资格,但若合同生效后实际到岗工作,且单位依法缴纳社保,即被视为正式就业,应届生身份随之失效。部分单位仅签约未缴纳社保的,需结合政策或招考单位认定。 -
社保缴纳是关键分界线
社保记录是判断应届生的核心依据。例如,公务员考试、国企招聘中,未缴纳社保的签约者可能仍按应届生对待,但需提供未就业证明。一旦社保参保,即使未毕业,多数情况下丧失应届生待遇。 -
特殊情况与政策差异
- 两年择业期内:部分省份对未就业毕业生保留应届资格,但需满足“未参保+档案在校或人才中心”等条件。
- 企业单方解约:若签约后未实际用工且无社保记录,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合同,尝试恢复应届身份。
总结:应届生身份与社保挂钩,签约后需谨慎确认用工状态。若计划考公或享受应届政策,建议暂缓缴纳社保并留存未入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