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三年劳动合同但未缴纳五险是否影响应届生身份? 关键结论是:应届生身份的核心判定依据是毕业时间和是否全职就业,而非社保缴纳情况。但若已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实际工作,即使未缴社保,多数情况下会被视为已就业而失去应届生资格。
-
法律视角:劳动关系成立即可能影响身份
根据《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即确立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缴纳社保,均可能被认定为已就业。部分法律意见指出,应届生身份在择业期内(通常为毕业两年内)未就业时可保留,但全职工作后即便未缴社保,身份也可能失效。 -
政策差异:部分地区放宽认定标准
福建、湖南等地明确,毕业当年签订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保不影响应届生身份认定,甚至允许往届生报考应届岗位。但此类政策具有地域性,需结合当地规定判断。 -
用人单位与招聘规则的影响
部分企业或考试(如公务员、国企招聘)可能将社保记录作为参考,但更多以劳动合同和实际工作状态为准。若公司未缴社保属违法,劳动者可投诉要求补缴,但**行为不改变就业事实。 -
应届生权益与风险提示
未缴社保可能损害劳动者医疗、养老等权益,建议优先协商补缴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需保留应届生身份,需确认是否处于政策允许的择业期内,并避免全职就业。
社保缴纳并非应届生身份的直接决定因素,但长期全职工作(如三年合同)通常会导致身份失效。建议关注地方政策,及时维护社保权益,并合理规划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