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应届生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搜索结果,未毕业但签订劳动合同的学生是否仍属于应届生,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一、应届生的定义
应届生主要指在 应该毕业的年份 完成学业的学生,具体包括:
-
准毕业生 :大四/研三在读,尚未取得毕业证的学生;
-
待业青年 :毕业2年内的学生(部分城市延长至3年),需满足未签劳动合同、未缴社保、档案由学校或人才服务中心保管等条件。
二、签订劳动合同的影响
-
仍属应届生的情形
若签订劳动合同时仍处于毕业当年(例如2025年6月毕业,2025年12月前未签合同或缴社保),则仍可视为应届生。
-
不再属于应届生的情形
-
超过毕业时间 :若已过毕业年份(如2025年6月毕业,2026年1月签合同),则转为往届生;
-
档案转移 :若劳动合同签订后档案转入用人单位所在单位或人才市场账户,则视为就业,不再符合应届生条件。
-
三、注意事项
-
劳动合同内容 :建议在合同中明确标注“毕业生身份”或“应届毕业生”条款,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争议;
-
社保与档案 :未缴社保或档案未转移的情况下,仍可保留应届生身份;
-
考公限制 :部分考试(如公务员考试)要求“应届生身份”,签订劳动合同后通常不再符合条件,需等待1-2年或满足其他应届生要求。
四、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但劳动合同应在用工后一个月内签订。若用工前签订合同,劳动关系同样成立,但需结合毕业时间判断是否为应届生。
未毕业但签订劳动合同的学生是否为应届生,关键在于合同签订时是否处于毕业当年。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咨询单位或相关部门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