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聚焦四大核心素养,通过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核心素养本位的育人导向。
科学观念是课程的本质要求,旨在让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理解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基本认知,为其他核心素养打下基础。例如,课程强调物质、能量、生命演化等跨学科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框架。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推理、模型建构和创新思维,例如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实验现象或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课程增设技术与工程实践模块,鼓励学生在实验、调查或项目中实现“做中学”,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态度责任贯穿学习过程,要求学生理解科学的社会价值,形成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环保责任。
课程设计采用“少而精”原则,精简传统知识内容,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低碳生活与能源技术”,要求课堂实践占比不低于30%。通过学习进阶设置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结构,确保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的衔接性。例如,小学低年级通过观察植物生长感知生命系统,初中阶段结合分子生物学探究生态平衡,逐渐深化核心概念理解。课程评价转向素养导向,采用项目式考核、过程性记录等多元方式,例如在探究实验中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团队合作水平。这种育人模式推动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提升”,助力学生适应未来科技与社会的复合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