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是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概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下:
一、文化自信
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语言运用
强调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积累、梳理与整合能力。包括:
-
掌握语言文字特点与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
能够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具备良好语感
-
在具体情境中有效传递信息,理解语言内涵与情感表达
三、思维能力
涵盖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过程,包括:
-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协同发展
-
通过文本分析锻炼逻辑推理能力,提出新颖观点
-
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见解
四、审美创造
指学生在审美鉴赏基础上的创造能力。包括:
-
感受语言文字的审美价值,如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
能够进行文学创作,表达独特审美体验
-
培养对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
四者关系
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体:
-
文化自信是根基 :为其他素养提供价值导向,增强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的文化底蕴
-
语言运用是载体 :通过语言实践促进文化理解与思维提升
-
思维能力是关键 :推动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的深化,激发审美创造
-
审美创造是升华 :在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表达
教学实践中需注意,这四个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