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需支付赔偿金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单位辞退员工需符合法定情形,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分析如下:
一、医疗期内禁止辞退
-
医疗期的定义
医疗期是指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期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患病的员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医疗期的时长
医疗期根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
-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
-
5年以上的为6个月;
-
10年以上的每增加1年增加1个月,最高不超过12个月。
-
二、违法辞退的赔偿标准
若单位在医疗期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按以下标准赔偿:
-
赔偿金计算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支付赔偿金,计算公式为: $$\text{赔偿金} = \text{经济补偿金} \times 2$$
其中,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月工资的计算
-
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若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向其支付标准的300%;
-
若低于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向其支付标准的60%。
-
三、**途径
-
协商解决
员工可首先与单位协商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赔偿金。
-
申请仲裁
若协商无果,员工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一年。
-
提起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员工可在仲裁裁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注意事项
-
医疗期证明
员工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假证明、诊断证明书等材料,作为主张医疗期的依据。
-
单位责任
单位若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需先证明员工经过培训或岗位调整后仍无法胜任。
员工在医疗期内被辞退属于违法解除,单位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建议员工保留相关医疗证明并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