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调岗后几个月降薪是否合法?关键点在于:调岗降薪需双方协商一致,且用人单位需证明合理性。若未经协商或缺乏合法依据(如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则属违法,劳动者可主张权益。
-
协商一致是核心原则
根据《劳动合同法》,调整岗位和薪资属于劳动合同重大变更,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并达成一致。若公司单方面调岗降薪且未征得同意,劳动者有权拒绝并要求按原合同履行,或通过仲裁主张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 -
合法调岗降薪的例外情形
- 不胜任工作:公司需提供充分证据(如考核记录、岗位标准),并经过培训或调整后仍无法胜任,方可依法调岗降薪。
-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如公司经营困难、业务调整等,需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合同;若协商不成,可依法解除合同并支付补偿,而非直接降薪。
-
违法调岗降薪的**途径
劳动者可拒绝到岗或要求恢复原待遇,同时保留证据(如劳动合同、调岗通知、工资记录)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补发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
警惕变相逼迫离职
部分公司通过调岗降薪施压员工主动辞职以规避补偿。若调岗明显不合理(如技术岗转后勤且薪资骤降),可认定为恶意行为,劳动者应积极**。
总结:调岗降薪的合法性取决于程序与依据。劳动者需明确自身权益,遇争议时及时寻求法律支持;企业则应合规操作,避免因程序瑕疵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