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调岗就降工资,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并不完全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包括岗位和薪资待遇。这意味着,任何关于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的调整,都必须在劳动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单方面的调整是违法的。
1. 法律规定
- 用人单位调整岗位和薪资待遇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未经过协商,用人单位单方面调岗降薪,属于对劳动合同的违约行为。
- 劳动合同中对岗位调整的条款必须明确且合理,不能滥用用工自主权,例如通过降薪逼迫劳动者离职。
2. 用人单位的权利边界
- 用人单位享有一定的用工自主权,但该权利并非绝对。用人单位的调岗降薪行为必须基于合理经营需要,且不得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或相关法律规定。
- 如果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考核或协商调整岗位和薪资,但必须保证调整的合理性,不能明显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标准。
3. 劳动者的应对措施
- 如果劳动者不同意调岗降薪,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提供书面说明调整的合理依据。
- 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
4. 实际案例
例如,某员工因拒绝不合理调岗而被公司单方面降薪,最终通过劳动仲裁获得经济补偿。法院认为,用人单位的调岗降薪行为缺乏合理依据,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
不同意调岗就降工资的行为,若未经劳动者同意,通常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用人单位则需在合法范围内行使用工自主权,避免因滥用权利引发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