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就业创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
- 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
- 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 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引导各类主体更好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
-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
- 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 高校毕业生: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农民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 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
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提升求职招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
- 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向职业劳动者广覆盖。
-
支持青年自主创业:
- 用好各地创业孵化载体:鼓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
- 强化创业服务保障:提供创业服务,支持自主创业。
-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 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在全国高校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 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技能培训。
-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 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旨在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