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身份类别需根据个人服役经历和退役性质如实填写,主要分为军官、军士、义务兵三大类,细分包括转业干部、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12种常见身份。 关键点在于准确对应档案记录,避免因类别混淆影响优抚待遇或安置政策。
- 军官类:包括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军休干部。转业干部需填写转入地方单位的具体信息;复员干部指未安排工作自愿回乡的军官;军休干部为退休后由军队或地方安置管理的离休人员。
- 军士类:涵盖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复员士官等。服役满12年以上的士官通常选择“转业士官”;农村籍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需注明“农村籍”或“自主就业”;参战参试人员需额外标注“参战退役”或“参试退役”。
- 义务兵类:主要为服役满2年的退伍义务兵,若属农村籍且年满60周岁,需勾选“农村籍老义务兵”。
- 特殊身份:如残疾军人、烈士遗属等需与优抚政策挂钩。残疾军人需注明伤残等级;烈士遗属需提供《烈士证明书》编号;带病回乡退伍军人需附军队医院证明。
填写时需注意:同一人可能具备多重身份(如既是转业干部又是残疾军人),此时按“就高不就低”原则选择待遇最优的类别,并确保与档案材料一致。若涉及政策变动(如2011年《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修订),需以最新规定为准。建议提前咨询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避免误填影响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