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防宣传安全工作方案的核心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覆盖弱势群体、结合地域特点,通过多元化宣传手段提升村民火灾防范与自救能力。 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
组织架构与责任落实
乡镇政府需将消防宣传纳入村级考核,明确村干部为责任人,组建志愿消防队。定期对村“两委”成员培训,落实《村民防火公约》,推行“户户联防”制度,确保责任到人。 -
精准宣传与重点防护
针对农忙、节庆等火灾高发期,在集市、祠堂等场所设置永久性警示标语;利用大喇叭、流动宣传车普及用火用电安全。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定期上门检查隐患并教授逃生技能。 -
阵地建设与常态化教育
每村设立消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消防体验室,配备灭火器、烟雾逃生设备供村民实操演练。结合农村学校开设消防课程,每学期组织逃生演习,通过“小手拉大手”辐射家庭。 -
应急能力提升
依托警务室组建义务消防队,定期开展灭火演练;为家庭推广配备灭火器、逃生绳等器材,引导村民自查隐患。山林、古建筑等重点区域设置防火标识,建立巡护制度。 -
创新宣传形式
结合民俗活动编排消防主题文艺演出,利用短视频平台推送方言版安全提示;鼓励村民举报堵塞消防通道等行为,形成群防群治氛围。
总结:农村消防需因地制宜,通过“制度+技术+文化”多管齐下,将安全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筑牢火灾防控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