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10年起禁止在常规体检中检测乙肝项目,主要基于科学认知(乙肝仅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和反歧视政策,保障乙肝携带者平等的求学就业权利,仅特警、血站等特殊岗位除外。
-
传播途径明确,日常接触无风险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与艾滋病类似。共餐、握手、交谈等日常社交行为不会导致传染,因此普通体检无需筛查。 -
政策法规消除歧视
国家明文规定入学、就业体检不得检测乙肝项目(公务员、事业单位同样适用),避免因误解导致携带者被不公平对待。政策旨在推动社会去污名化,强调“乙肝病毒携带≠肝炎患者”。 -
特殊行业例外原则
仅涉及血液接触或高强度体能的岗位(如特警、采供血机构)需筛查乙肝,其他职业无需强制检测,平衡公共卫生与个人权益。
这一调整既是科学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包容的里程碑。公众需以科学态度看待乙肝,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