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中国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夯实、乡村产业体系高度融合、科技创新驱动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粮食安全方面,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红线稳定在18.65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占比大幅提升,粮食产能突破1.4万亿斤并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种业自主创新实现关键突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70%,彻底摆脱“卡脖子”风险。
乡村产业呈现全链条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趋近发达国家水平,冷链物流网络覆盖田头到市场,农村电商普及率超98%。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每个县培育1-2个支柱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区域经济引擎,“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深度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5G网络和硬化道路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5%。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显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率超80%,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建立,绿色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村有”,乡村文化合作社激活非遗传承。
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新型职业农民规模突破100万人,返乡创业基金规模达20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基本破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十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的关键期,需聚焦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生态保护、文化振兴等核心领域持续发力,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蓝图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