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可归纳为以下核心领域,综合中央政策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
-
单产攻坚与品质提升
通过“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化生物育种、智慧农机推广及储运技术,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
耕地保护与盐碱地治理
整治乱占耕地行为,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
-
贸易与生产协调
完善农产品进口调节机制,平衡市场供需,同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
二、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产业振兴核心地位
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商及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民增收。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发展,探索“产业链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
三、 深化农村改革与制度创新
-
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
-
要素保障机制优化
完善农业保险、金融支持体系,降低农户生产风险,激发市场活力。
四、 提升乡村建设与治理水平
-
基础设施完善
加快农村公路、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向村户延伸,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
-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技术,推进“厕所革命”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生态与生产协同发展。
-
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建立分层分类帮扶机制,强化村规民约作用,推广文明乡风建设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五、 文化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
-
农耕文化传承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农耕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农耕文化表现形式。
-
移风易俗与乡风文明
针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问题,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动态管理脱贫攻坚资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合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以上任务体现了2025年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综合性,既注重“产业兴则乡村兴”,又强调“生态美则乡村美”,同时以制度创新保障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