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法》是我国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核心法律,其核心内容包括确立国防教育方针原则、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教育体系、明确法律责任与保障措施,并于2024年完成修订,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义务履行。
-
立法目的与方针原则
该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旨在通过国防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全民素质。其方针为“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原则包括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结合等,确保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
教育体系与实施主体
- 学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小学至高校均需将国防教育纳入课程,结合军事训练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国防意识与技能。
- 社会国防教育: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需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教育,媒体需开设国防专栏,烈士陵园等场所提供教育支持。
-
保障机制与法律责任
各级政府需将国防教育纳入发展规划并保障经费,军事机关协助提供训练资源。对拒不开展教育的组织或个人,依法追究责任,确保法律执行力。 -
2024年修订亮点
新修订版本细化学校国防教育目标,强化预备役人员教育,并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衔接现代国防需求。
国防教育是全民责任,需长期坚持。通过法律保障与全社会参与,方能筑牢国家安全意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