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物流体系,通过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举措,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聚焦铁路货运改革、多式联运推广、冷链物流升级、数字化赋能等关键领域,并出台用地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配套措施,为物流业提质增效提供系统性支撑。
分点展开论述:
-
运输结构优化与降本增效
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力争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5%。通过班列化运输、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目标接入率达85%)等措施,提升低成本运输方式占比。同步清理公路乱收费,推广ETC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基础设施网络强化
布局国家物流枢纽,完善“通道+枢纽+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农村物流共享设施。支持铁路进港口园区、立体开发物流用地,破解“用地难”问题。推进内河航道升级,打通海运堵点,提升多式联运衔接效率。 -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
推动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安检互认、数据共享。推广电子运单、智能托盘等标准化工具,鼓励无人配送等新技术应用。实施包装减量化、清洁能源运输工具替代,构建低碳物流网络。 -
政策保障与创新激励
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挂车购置税优惠等税收政策,设立物流产业基金缓解融资难题。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供应链服务能力。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总结提示:当前政策既解决“老问题”如用地贵、重复安检,又前瞻布局智慧物流、国际供应链等新赛道。企业需关注地方实施细则,结合自身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