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范最版》于2023年修订发布,重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细化风险管控措施,并新增定制客运等新兴业态的安全要求。 新规通过优化专职安全人员配备标准、完善驾驶员心理干预机制、明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等举措,全面提升行业安全治理水平,为公众出行提供更系统化的保障。
新规的核心修订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
-
责任体系升级
新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企业建立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全链条责任清单,并将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纳入强制要求。例如,300辆以下客运车辆的企业需按每50辆车配1名专职安全员,最低不少于1人。 -
动态风险管理
引入驾驶员行为异常预警机制,明确企业需通过心理疏导、跟车实习(更换车辆或线路时)等方式降低人为风险。同时要求企业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并将安全生产费用扩展至信息化建设、隐患举报奖励等新领域。 -
技术管理适配新业态
针对定制客运灵活停靠的特点,在遵守交通法规前提下允许其在城区按需停靠,同时细化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要求,确保动态监控与定期检测双轨并行。 -
监管协同强化
通过三部门(交通、公安、应急)联合印发模式,推动安全检查标准统一化,例如明确应急预案制度、危险品查堵操作规程等检查要点,形成多维度监管合力。
当前道路运输企业需对照新规全面梳理安全管理制度,尤其关注驾驶员心理健康监测与定制客运场景的适应性调整。交通运输部门将通过“百日行动”等专项督查推动落地,建议企业结合数字化工具优化风险预警响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