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我国立法工作迎来密集成果期,国家安全、民生保障、刑事司法成为核心领域,其中《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的出台构建了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基石,《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修订强化环境治理,《食品安全法》修订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刑法修正案(九)》取消9项死刑罪名并完善反腐条款,体现司法人性化与时代性。
分领域立法亮点
-
国家安全领域:
- 《国家安全法》首次系统性定义国家安全范畴,明确反恐、网络主权等任务;《反恐怖主义法》细化反恐措施,将五种恐怖活动纳入刑责,填补法律空白。
-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恐怖犯罪条款,如宣扬恐怖主义入刑,同步取消嫖宿**罪等争议罪名。
-
民生领域:
- 环境治理方面,《大气污染防治法》条文扩容至129条,强化企业责任与区域联防联控;《食品安全法》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明确“终身禁业”等惩罚性条款。
- 社会关怀层面,《反家庭暴力法》首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即时救济。
-
司法改革:
-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走私武器等9项死刑罪名,同时扩大贪污受贿罪量刑情节,如终身监禁适用,体现“少杀慎杀”与反腐从严并重。
实施效果与延伸影响
上述法律实施后,反恐安全网络显著强化,环境与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家暴案件报案量同比增加45%。立法还推动配套法规完善,如各省相继制定反恐实施细则,形成多层次法律保障。
提示:2015年立法聚焦社会痛点,兼顾威慑力与人文关怀,后续修订需关注执行反馈与技术迭代(如反恐中的大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