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下旬,中国未出现流感大爆发,但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低水平上升趋势,需警惕局部聚集性疫情。主要流行毒株为甲型H1N1、H3N2及乙型Victoria系,儿童和老年人仍是易感人群。
-
当前流感活跃度与数据表现
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16周(4月14日-20日),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总数百分比为4.1%,北方为3.3%,虽高于前一周,但显著低于2023-2024年同期水平。全国阳性检测率仅2.0%(280/13769份标本),且三周内仅报告6起聚集性疫情,表明传播规模有限。 -
病毒类型与耐药性分析
甲型H1N1占比最高(74.8%),其次为H3N2(25.2%)。耐药性监测显示,除少数H1N1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外,其余毒株均对常用抗病毒药物敏感,疫苗覆盖株匹配度达95%以上。 -
防控重点与科学应对
春季流感病毒活跃度升高,需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密集场所;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议接种疫苗。若出现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引发并发症。
总结:中国流感疫情整体可控,但需关注气象变化与人口流动对传播的影响。公众无需恐慌,但应保持防护意识,尤其在高风险地区或人群聚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