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核战争预言引发全球关注,当前局势下俄乌冲突与核武器博弈升级,全球核风险显著攀升,关键变量包括俄罗斯核威慑升级、美国政策调整及地区冲突连锁效应,专家普遍担忧冲突失控可能触发核对抗。
俄乌冲突作为核战争风险的核心引爆点,已导致俄美军事信任崩塌。俄罗斯在2025年多次试射中程导弹并威胁部署核武器,而美国则放宽乌克兰打击俄本土的权限,双方逐步突破“红线”。俄罗斯普京更明确表示,若无核国家在有核支持下攻击俄领土,可能触发核反击,将局部战争推向失控边缘。
朝鲜半岛局势同样加剧全球核威胁。2024年朝鲜将“核武力政策”写入宪法,持续强化核能力并扬言对“核挑衅”实施打击。以色列则在中东冲突中暗示可能使用核武器,叠加朝美对抗升级,两大热点区域核风险形成联动效应。
军控体系崩溃成为核战争威胁的结构性危机。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暂停后,双方加速核武研发与部署,中导条约瓦解更推动战术核武器扩散。与此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区域结盟(如朝鲜派兵参战)形成对抗升级闭环,核冲突门槛持续降低。
尽管部分预言家预测俄乌可能在2025年末通过谈判实现局部停火,但全球核风险并未因此缓解。军备竞赛加剧、地区冲突外溢及大国博弈深化,使得2026年核战争预言并非空穴来风。若国际社会无法推动实质性军控对话,核对抗的阴影将长期笼罩全球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