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作业安全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需从设备操作规范、个人防护、应急处理三方面重点把控。 通过标准化流程、定期培训及隐患排查,可降低90%以上事故风险。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
设备安全操作
机械故障是工厂事故主因,操作前必须检查设备状态,确保急停按钮可用。危险区域需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识,严禁未经培训人员操作特种设备。定期维护记录和润滑保养能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突发故障。 -
个人防护措施
根据工种配备防护装备:防砸鞋、护目镜、防噪耳塞缺一不可。接触化学品时需穿戴防渗透手套和口罩,并熟悉物料安全数据表(MSDS)。高温作业环境应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引发晕厥。 -
火灾与电气管理
易燃物须单独存放,远离电焊作业区。配电箱周围1米内禁止堆放杂物,漏电保护装置每月测试。下班后关闭非必要电源,充电设备需使用防爆柜集中管理。 -
应急响应流程
每个班组至少配置2名急救员,疏散路线图张贴在显眼位置。每季度开展消防演练,确保员工掌握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法。事故发生后15分钟内需启动上报机制。 -
环境与行为规范
保持通道畅通,油污及时清理防滑倒。推行“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工具定点摆放减少寻找时间。禁止疲劳作业和酒后上岗,建立同事间安全提醒文化。
提示: 安全绩效应纳入部门考核,鼓励员工通过“隐患随手拍”参与改进。持续优化的安全体系才是真正的生产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