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医药行业经历深度调整,至少20家药企倒闭或破产,197家药企裁员超1.5万人,大型药企裁员占比超六成。这一现象反映出行业在资本寒冬、研发失败和政策压力下的生存挑战,但GLP-1减重等热门赛道仍逆势增长。
-
倒闭药企特征与原因
2024年关闭的20家药企中,既有成立超20年的老牌企业(如Athersys),也有上市仅数年的新兴Biotech(如Tome Biosciences)。资金链断裂是主因,例如基因编辑公司Tome因投资热情骤减转型失败,最终清算;而部分企业因核心管线临床失败(如Effector Therapeutics的肿瘤药物)直接触发破产。中小药企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叠加研发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一旦管线进展不顺便难以为继。 -
裁员潮与行业收缩
裁员企业数量(197家)远超倒闭数量,反映出药企普遍选择精简管线和缩减成本以自救。大型药企裁员占比显著上升,如诺华、强生等通过关闭工厂或削减研发基地裁员数千人。值得注意的是,GLP-1赛道的诺和诺德、礼来未受波及,凸显市场对热门领域资源的倾斜。 -
政策与市场双重挤压
国家集采扩面(如中国第十批集采药品降价74.5%)和医保控费压缩了仿制药利润空间,中小药企首当其冲。资本更趋谨慎,2024年Biotech的IPO窗口收紧,迫使依赖融资的企业加速整合或出售资产,如Roivant CEO所称“资金短缺是失败主因”。 -
未来趋势:分化与机遇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倒闭裁员潮,另一边是创新药(如2024年中国获批39款1类新药)和并购活跃(如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分析师预测,2025年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或通过并购突围,而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的药企可能进一步被淘汰。
医药行业的波动已成常态,企业需聚焦核心管线、优化资金效率,同时关注政策与市场需求变化。对投资者而言,需警惕高负债或管线单一的Biotech,而头部药企与新兴赛道仍具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