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款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该条款明确了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合法性边界,强调‌客观情况变化的重大性、协商程序的必要性及补偿义务的法定性‌,是平衡劳资权益的重要依据。

一、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界定
“客观情况”需具备不可预见性、非主观性及履行障碍性,例如企业搬迁、业务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或政策调整导致原岗位消失等。需注意,用人单位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变化达到“重大”程度,且与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若仅是内部人事变动或轻微经营调整,一般不适用此条款。

二、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
用人单位需履行‌协商前置义务‌,即主动与劳动者就岗位、薪资、工作地点等合同内容变更进行磋商,并提供合理方案。协商过程应保留书面记录(如会议纪要、沟通函件),证明已尽诚实信用原则。若未经协商直接解除合同,可能构成违法解除,需承担双倍经济补偿金等法律责任。

三、未能达成协议时的合法解除条件
协商失败后,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需注意,解除决定需向工会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程序瑕疵可能导致解除行为无效。

四、劳动者权益保障要点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举证“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真实性,并对协商过程合法性提出质疑。若认为解除行为不当,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赔偿金。劳动者需配合合理协商,避免因拒绝合理调岗被认定为过错方。

用人单位援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时,必须严格遵循实体与程序要求,确保解除行为合法;劳动者则应关注自身知情权与协商权,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该条款的实施核心在于‌兼顾企业经营自主权与劳动者就业稳定‌,避免权利滥用。

本文《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款》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615.html

相关推荐

《劳动法》第40-49条

《劳动法》第40-49条的核心内容围绕劳动者权益保障展开,重点包括法定节假日休假权、加班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制定依据以及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等, 以下是具体条款的解读与实务要点: 法定节假日与加班补偿(第40、44条) 用人单位必须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安排休假,若因生产需要加班,需支付300%工资;休息日加班未补休的,支付200%工资。 最低工资的制定原则(第49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解释全文

劳动法第40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根据该条款,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若劳动者仍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39条40条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39条和第40条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条款,分别涉及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以及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形。**这些条款详细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主要包括

2025-05-13 资格考试

干满15年主动辞职补偿标准

​​干满15年主动辞职通常无法获得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欠薪、未缴社保等),劳动者可主张被迫离职并索要15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 根据《劳动合同法 》,员工主动辞职原则上不触发经济补偿,但以下情形例外: ​​被迫离职​ ​:用人单位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违法调岗等行为时,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可要求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15年即15个月工资。

2025-05-13 资格考试

自己主动辞职怎么才能拿到补偿金

自己主动辞职通常无法获得补偿金,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主动辞职也能获得经济补偿。 公司存在违法行为 :如果公司存在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如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未提供劳动条件或劳动保护等,员工可以主动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 公司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 :如果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员工可以主动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2025-05-13 资格考试

正常离职有没有补偿金

‌正常离职是否可以获得补偿金,主要取决于离职原因和劳动合同约定。通常情况下,员工主动提出离职且无用人单位过错时,一般没有补偿金;若因用人单位违规或特殊情形导致离职,劳动者可能依法获得经济补偿。 ‌ 关键情形分析 ‌员工主动辞职无补偿 ‌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如职业规划、家庭原因等)主动提出离职,且用人单位不存在未及时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等违规行为时,劳动者通常无法获得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2025-05-13 资格考试

自己辞职能领到补偿金吗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主动辞职无法领取补偿金,但若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欠薪、未缴社保等)而“被迫辞职”,则有权主张经济补偿。​ ​ ​​个人原因辞职无补偿​ ​ 以“家庭原因”“职业发展”等个人理由主动离职的,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补偿金。需注意提前30日(试用期3日)书面通知,否则可能需赔偿公司损失。 ​​单位违法可主张补偿​ ​ 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

2025-05-13 资格考试

个人提离职有补偿金吗

个人提离职是否有补偿金 取决于离职原因和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并非所有主动辞职都能获得补偿金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因公司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因公司原因导致员工被迫辞职,员工可能有权获得经济补偿。以下是关于个人提离职是否有补偿金的详细分析: 1.主动辞职通常无补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如果员工因个人原因主动提出辞职,通常情况下是无法获得经济补偿金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在私企35岁真的会被辞退吗

在私企工作到35岁是否会被辞退,取决于岗位价值、行业特性及个人竞争力 ,并非绝对现象。企业更关注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核心员工通常能规避年龄风险,而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可能面临更高淘汰率。以下是关键分析: 成本与经验博弈 企业倾向于保留高价值骨干,如技术专家或管理层,其经验与人脉难以替代;但普通岗位若薪资高、产出平,可能因人力成本优化被调整。部分行业(如互联网)因技术迭代快,更偏好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

2025-05-13 资格考试

自愿离职有补偿金吗

自愿离职通常情况下没有补偿金。但存在特殊情况,如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未支付劳动报酬等,员工可以依法主张补偿。 具体情形说明: 一般情况 :员工因个人原因(如家庭事务、个人发展等)主动提出离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特殊情况 :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未缴纳社保、未支付劳动报酬等),即使员工主动离职,也可以依法要求补偿。 非自愿离职 :若单位以“威逼利诱”方式要求员工签署“个人原因”离职书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8条最新规定补偿标准文件

​​劳动法第38条最新规定的补偿标准明确: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被迫解除劳动合可获经济补偿,计算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工资支付,月工资以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为基准,高收入者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且补偿年限最高12年​ ​。 ​​补偿计算核心规则​ ​:工作年限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至一年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25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5条明确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旨在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该条款详细列出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条件,确保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行人事管理。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1.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通常会在员工手册或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项规章制度。员工若严重违反这些规定,例如旷工、泄露商业机密、故意损坏公司财物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规定全文内容

​​《劳动法 》第4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并涵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休假节日。​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法律依据,强调节假日休假的强制性和广泛性。 ​​法定节日范围​ ​:明确列举四大传统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同时预留“其他休假节日”的弹性空间,确保法律适应未来新增节假日的调整需求。 ​​用人单位义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解读全文

《劳动合同法》第4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这些条件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40条41条规定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1条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50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双方的权利义务,‌核心内容包括经济补偿支付、工作交接、档案转移及法律责任 ‌,旨在保障劳动关系结束时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后续纠纷。 ‌第一,经济补偿的支付义务 ‌。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不得拖延或克扣。若未按时支付,劳动者可要求加付赔偿金。 ‌第二,劳动者的工作交接义务 ‌。劳动者应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及42条内容

《劳动法》第40条和第42条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限制 ,其中第40条聚焦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而第42条则重点强调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保护情形。 《劳动法》第40条 明确了用人单位在以下三种情形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项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实际经营需求与劳动者权益,​​强调协商优先原则​ ​,同时明确合法解除的条件与程序。 ​​适用情形​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包括企业迁移、兼并、技术革新等不可抗力或经营调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41条内容

《劳动法》第40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安排劳动者休假的法定节日,包括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第41条则规范了加班时长限制,要求协商一致且每日最长不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不超过36小时。 法定休假保障(第40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安排劳动者休假,确保劳动者享有基本休息权。若因生产需要无法休假,需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其他补偿。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以下是该条款的具体适用情形及注意事项: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