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50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双方的权利义务,‌核心内容包括经济补偿支付、工作交接、档案转移及法律责任‌,旨在保障劳动关系结束时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后续纠纷。

第一,经济补偿的支付义务‌。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不得拖延或克扣。若未按时支付,劳动者可要求加付赔偿金。

第二,劳动者的工作交接义务‌。劳动者应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如归还设备、文件等;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理由拖欠工资或补偿,但可约定违约金作为约束。

第三,档案与社保转移程序‌。用人单位应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保关系转移手续,不得以未完成交接为由拒绝,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劳动合同文本的保存要求‌。用人单位需将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两年备查,确保争议时可追溯责任。

第五,违法责任明确化‌。若用人单位未履行支付补偿、转移档案等义务,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劳动者未妥善交接造成损失的,也可能面临赔偿。

劳动关系终结时,双方应严格遵循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履行各自义务。用人单位需规范流程,避免法律风险;劳动者应配合交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合法合规处理离职事宜,是实现劳资双方权益平衡的关键。

本文《劳动合同法50条规定内容》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621.html

相关推荐

劳动合同法第40条41条规定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1条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解读全文

《劳动合同法》第4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这些条件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规定全文内容

​​《劳动法 》第4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并涵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休假节日。​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法律依据,强调节假日休假的强制性和广泛性。 ​​法定节日范围​ ​:明确列举四大传统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同时预留“其他休假节日”的弹性空间,确保法律适应未来新增节假日的调整需求。 ​​用人单位义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25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5条明确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旨在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该条款详细列出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条件,确保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行人事管理。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1.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通常会在员工手册或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项规章制度。员工若严重违反这些规定,例如旷工、泄露商业机密、故意损坏公司财物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8条最新规定补偿标准文件

​​劳动法第38条最新规定的补偿标准明确: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被迫解除劳动合可获经济补偿,计算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工资支付,月工资以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为基准,高收入者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且补偿年限最高12年​ ​。 ​​补偿计算核心规则​ ​:工作年限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至一年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款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该条款明确了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合法性边界,强调‌客观情况变化的重大性、协商程序的必要性及补偿义务的法定性 ‌,是平衡劳资权益的重要依据。 ‌一、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界定 ‌ “客观情况”需具备不可预见性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49条

《劳动法》第40-49条的核心内容围绕劳动者权益保障展开,重点包括法定节假日休假权、加班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制定依据以及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等, 以下是具体条款的解读与实务要点: 法定节假日与加班补偿(第40、44条) 用人单位必须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安排休假,若因生产需要加班,需支付300%工资;休息日加班未补休的,支付200%工资。 最低工资的制定原则(第49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解释全文

劳动法第40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根据该条款,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若劳动者仍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39条40条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39条和第40条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条款,分别涉及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以及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形。**这些条款详细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主要包括

2025-05-13 资格考试

干满15年主动辞职补偿标准

​​干满15年主动辞职通常无法获得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欠薪、未缴社保等),劳动者可主张被迫离职并索要15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 根据《劳动合同法 》,员工主动辞职原则上不触发经济补偿,但以下情形例外: ​​被迫离职​ ​:用人单位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违法调岗等行为时,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可要求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15年即15个月工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及42条内容

《劳动法》第40条和第42条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限制 ,其中第40条聚焦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而第42条则重点强调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保护情形。 《劳动法》第40条 明确了用人单位在以下三种情形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项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实际经营需求与劳动者权益,​​强调协商优先原则​ ​,同时明确合法解除的条件与程序。 ​​适用情形​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包括企业迁移、兼并、技术革新等不可抗力或经营调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以下是该条款的具体适用情形及注意事项: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9条原文

​​《劳动合同法 》第39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纪、重大失职等,属于典型的“过失性解除”条款,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劳资双方权益,既赋予用人单位管理自主权,又通过严格限定条件防止滥用解雇权。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需提前明确录用标准并提供证据,仅限合法约定的试用期内适用。若试用期超法定期限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规定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这一条款为企业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1.适用条件与审批流程劳动法第三十九条适用于那些因生产特点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企业。标准工时制度通常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三种情形: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违背真实意愿订立的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以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内容。​ ​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关系公平性的核心依据,明确违法合同的法律后果及争议解决途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清晰的**边界。 ​​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合同无效​ ​ 若劳动者虚构学历、隐瞒竞业限制状态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9条6例

劳动者存在‌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六项行使‌单方解除权 ‌,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这一条款明确了劳动关系中因刑事犯罪导致合同终止的法定条件,是保障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关键情形解析 ‌ ‌刑事责任的范围 ‌:包括被法院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事处罚,或被检察院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但构成犯罪的情形。

2025-05-13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九条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每日8小时、每周44小时)或保证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这一条款为特殊行业提供了合法调整工时安排的灵活性,但必须遵循​​申请批准程序​ ​,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企业申请特殊工时制度需满足以下条件:生产特点确实无法执行标准工时,如连续生产线、季节性行业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1条完整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核心内容是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程序与条件,明确要求大规模裁员(20人以上或占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报劳动行政部门,同时规定了优先留用人员的范围及重新招用时的优先权。 裁员适用情形 企业仅在四种情况下可启动裁员: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转产或技术革新后仍需减员、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履行。 程序要求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