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三种情形: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违背真实意愿订立的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以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内容。​​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关系公平性的核心依据,明确违法合同的法律后果及争议解决途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清晰的**边界。

  1. ​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合同无效​
    若劳动者虚构学历、隐瞒竞业限制状态,或用人单位扣押证件强迫签约,均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关键在于证明违法行为与缔约结果的直接因果关系,例如劳动者因虚假简历获得岗位,或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急迫需求签订不合理条款。

  2. ​霸王条款不具法律效力​
    合同中“工伤概不负责”“自愿放弃社保”等条款因免除用人单位法定义务而无效。但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其他合法内容的效力,例如加班费条款无效时,工资标准仍可执行。实务中需警惕“空白合同”或隐藏不平等条款。

  3. ​违反强制性规定自始无效​
    雇佣童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规避社保缴纳等行为直接违反法律底线,此类合同整体无效。即使双方自愿约定,司法机关仍会依据《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否定其效力。

  4. ​争议解决需仲裁前置​
    对合同效力有争议时,须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确认,不服裁决方可起诉。劳动者需保留签约过程证据(如录音、合同副本),用人单位则应完善背景调查和条款审查流程,避免因程序瑕疵承担双倍工资等风险。

劳动合同效力认定直接影响双方权利义务,建议用人单位定期更新合同模板并开展合规培训,劳动者签约前应仔细审查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法律保障的公平性建立在双方对规则的共同遵守之上。

本文《《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637.html

相关推荐

劳动法39条规定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这一条款为企业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1.适用条件与审批流程劳动法第三十九条适用于那些因生产特点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企业。标准工时制度通常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9条原文

​​《劳动合同法 》第39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纪、重大失职等,属于典型的“过失性解除”条款,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劳资双方权益,既赋予用人单位管理自主权,又通过严格限定条件防止滥用解雇权。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需提前明确录用标准并提供证据,仅限合法约定的试用期内适用。若试用期超法定期限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以下是该条款的具体适用情形及注意事项: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41条内容

《劳动法》第40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安排劳动者休假的法定节日,包括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第41条则规范了加班时长限制,要求协商一致且每日最长不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不超过36小时。 法定休假保障(第40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安排劳动者休假,确保劳动者享有基本休息权。若因生产需要无法休假,需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其他补偿。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项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实际经营需求与劳动者权益,​​强调协商优先原则​ ​,同时明确合法解除的条件与程序。 ​​适用情形​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包括企业迁移、兼并、技术革新等不可抗力或经营调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及42条内容

《劳动法》第40条和第42条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限制 ,其中第40条聚焦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而第42条则重点强调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保护情形。 《劳动法》第40条 明确了用人单位在以下三种情形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50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双方的权利义务,‌核心内容包括经济补偿支付、工作交接、档案转移及法律责任 ‌,旨在保障劳动关系结束时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后续纠纷。 ‌第一,经济补偿的支付义务 ‌。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不得拖延或克扣。若未按时支付,劳动者可要求加付赔偿金。 ‌第二,劳动者的工作交接义务 ‌。劳动者应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40条41条规定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1条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解读全文

《劳动合同法》第4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这些条件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0条规定全文内容

​​《劳动法 》第4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并涵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休假节日。​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法律依据,强调节假日休假的强制性和广泛性。 ​​法定节日范围​ ​:明确列举四大传统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同时预留“其他休假节日”的弹性空间,确保法律适应未来新增节假日的调整需求。 ​​用人单位义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9条6例

劳动者存在‌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六项行使‌单方解除权 ‌,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这一条款明确了劳动关系中因刑事犯罪导致合同终止的法定条件,是保障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关键情形解析 ‌ ‌刑事责任的范围 ‌:包括被法院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事处罚,或被检察院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但构成犯罪的情形。

2025-05-13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九条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每日8小时、每周44小时)或保证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这一条款为特殊行业提供了合法调整工时安排的灵活性,但必须遵循​​申请批准程序​ ​,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企业申请特殊工时制度需满足以下条件:生产特点确实无法执行标准工时,如连续生产线、季节性行业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1条完整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核心内容是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程序与条件,明确要求大规模裁员(20人以上或占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报劳动行政部门,同时规定了优先留用人员的范围及重新招用时的优先权。 裁员适用情形 企业仅在四种情况下可启动裁员: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转产或技术革新后仍需减员、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履行。 程序要求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规定全文内容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劳动法》第39条是关于特殊企业工作和休息制度的规定。它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在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第36条)和周休日制度(第38条)的情况下,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批准,实行其他适合其生产特点的工作和休息办法。 1. 生产特点决定工作制度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1条规定全文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经济性裁员需满足特定条件,用人单位必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以下为具体情形: 企业依照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导致部分岗位裁撤;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用人单位需优先留用以下人员: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三十九条至四十一条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至四十一条明确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过失性辞退(39条)、无过失性辞退(40条)和经济性裁员(41条)​ ​,核心在于平衡用人单位管理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关键亮点​ ​包括:39条允许企业因员工严重违规直接解约,40条要求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41条对大规模裁员设定程序与优先留用规则。 ​​过失性辞退(39条)​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8 39 40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8条、第39条和第40条 详细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权利,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以下将详细解读这三条法律条款的内容和意义。 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这一条款的核心亮点在于: 1.保障劳动者休息权: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每周至少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这有助于劳动者恢复体力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第三款

​​《劳动法 》第40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灵活用工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既赋予用人单位在经营环境突变时的调整权,又通过补偿机制保障劳动者基本利益。 ​​适用条件​ ​:触发本款需满足三个要件——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如企业搬迁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2024年新规40条

‌2024年劳动法新规的40项调整中,核心变化聚焦于劳动者权益强化、用工规范细化及违规处罚升级。关键亮点包括: ‌ ‌试用期权益明确化、加班费计算标准上调、远程工作劳动保障全覆盖、离职经济补偿标准提高、女性职工特殊保护增强、社保缴纳基数联动机制、兼职劳动者权益确认、高温补贴发放标准细化、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企业违法用工处罚力度加大 ‌,旨在构建更公平的劳资关系。 ‌1. 试用期权益明确化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和40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涵盖了过失性辞退和无过失性辞退两种情形。以下是具体内容的详细解读: 1. 劳动法第39条:过失性辞退 用人单位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表现未达到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