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和个人之间的租赁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关键要素包括租赁标的明确、租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条款、争议解决机制等。这类合同通常用于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或其他资产的租赁场景,需特别注意集体资产的特殊性。
-
合同主体信息
必须清晰写明出租方(村委全称)和承租方(个人身份证信息)的详细信息,村委需加盖公章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集体资产租赁还需附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文件。 -
租赁标的描述
需具体到地块编号、房屋面积、四至范围等,若涉及土地应注明用途限制(如仅限农业种植)。集体土地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期部分无效。 -
租金与支付方式
建议采用"基本租金+浮动调整"模式,明确支付周期(年付/季付)、支付账户(必须为村委对公账户)。涉及集体资产的,租金标准需符合当地指导价。 -
特殊条款
必须包含"优先续租权""拆迁补偿分配""转租限制"等农村特有条款。若租赁物为耕地,需注明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的强制性规定。 -
争议解决
建议约定"先协商后诉讼"的解决流程,明确管辖法院为租赁物所在地基层法院。集体合同纠纷可能涉及行政诉讼程序。
签订前建议双方对租赁物现状进行公证,个人承租方需核查村委是否具备处置权。合同履行期间如遇征地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协商补充协议。长期租赁建议每5年重新备案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