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中的“1”是按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而非基本工资。这一标准涵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所有固定收入,确保补偿金额更公平合理。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依据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月平均工资”计算,即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总收入的平均值。年终奖等非固定收入通常不计入。
-
计算方式:月平均工资=过去12个月总收入÷12。若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例如,工作8个月总收入5.6万元,则月平均工资为7000元。
-
包含范围: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各类补贴等均纳入计算,但需排除因员工过失扣除的款项。例如,某员工基本工资5000元但月均收入7000元,补偿基数以7000元为准。
-
地区差异:上海等地明确要求“1”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其他地区也普遍遵循此原则,但需结合当地政策与劳动合同具体条款。
-
争议处理:若合同未明确约定,优先按法律规定的平均工资执行。劳动者可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保留工资流水等证据是关键。
总结:N1补偿中的“1”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全面反映实际收入水平。劳动者应提前了解计算规则,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