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辞职仍可获得赔偿,关键取决于伤残等级和劳动关系状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五至十级伤残职工主动辞职时,有权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若伤残等级为一至四级,则需保留劳动关系享受长期待遇。核心赔偿项目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及离职后的两项一次性补助,具体标准与地方政策挂钩。
- 停工留薪期权益保障: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享有原工资福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因辞职申请提前终止劳动关系。停工留薪期最长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至24个月。
- 伤残等级决定赔偿类型:
- 五至十级伤残:辞职后可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例如,十级伤残通常对应6个月本人工资的标准。
- 一至四级伤残:需保留劳动关系,按月领取伤残津贴,辞职将丧失部分待遇。
- 地方政策差异需注意:补助金计算基数可能按本人工资或当地平均工资,且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时会按比例递减。
- **流程关键步骤:
- 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
- 伤情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 根据鉴定结果主张赔偿,若单位拒付可申请劳动仲裁。
工伤职工辞职前应充分评估待遇损失风险,建议咨询当地人社部门或专业律师以确保权益最大化。保留劳动关系可能更利于长期保障,而主动离职需权衡即时补偿与未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