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后是否离职需根据伤残等级、职业规划及赔偿需求综合判断:一至四级伤残依法保留劳动关系,五至十级可权衡一次性补偿与长期权益,不离职能持续享受医疗待遇和伤残津贴,离职则获大额补助金但需面对再就业风险。
-
伤残等级决定选择权
一至四级伤残(如严重功能障碍)法律强制保留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并承担社保。五至十级伤残(如轻度功能障碍)职工可自主选择:离职可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五级30个月工资、十级2个月工资),不离职则保留岗位并享受按月津贴。 -
不离职的长期优势
保留劳动关系可继续享受单位医疗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生活护理费等。尤其适合伤势需持续治疗或职业稳定性高的职工。若未来离职,仍可申领一次性补助金,但计算基数可能随政策调整。 -
离职的短期收益与风险
一次性补助金能快速缓解经济压力(如七级伤残可获25个月工资的就业补助金),但五至六级伤残职工再就业难度较大。离职后旧伤复发仍可申请工伤医疗待遇,但需保留完整证据链。
总结:优先评估伤残等级和康复需求,伤势较重或需长期治疗者建议留职,轻伤且再就业能力强者可考虑离职换取补偿。无论选择如何,确保通过正规渠道申领待遇并保留法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