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惩罚政策明确:违规者最高面临10万元罚款、吊销许可证,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学科类培训将依法从重处罚。重点包括:擅自办学最高罚违法所得5倍、隐形变异培训(如“转地下”“换马甲”)可罚10万元、培训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直接吊销资质,同时新增对预收费违规、竞赛活动违规的严厉处罚。
-
擅自办学处罚
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符合“固定场所/线上平台+2名从业人员+组织分工”条件的,构成擅自办学,责令停办并退还费用,处违法所得1-5倍罚款。例如线下“黑机构”或未备案的线上平台均属此类。 -
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打击
通过“住家教师”“研学营”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培训,或利用直播平台、居民楼组织“一对一”培训的,警告后拒不改正最高罚10万元。中小学在职教师涉学科类培训的,依法从重处罚。 -
超范围经营与内容违规
非学科类机构开展学科培训,或培训内容含暴力、迷信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吊销许可证。例如美术机构违规开设数学班,或教材含不良信息均属严惩范围。 -
预收费与竞赛活动监管
未按规存入监管账户、超3个月收费的机构,限期整改后仍违规可吊销执照。擅自组织中小学生竞赛的,情节严重者罚5-10万元,如未经批准的“奥数杯赛”等。 -
连带责任与举报机制
为违规培训提供场地或线上服务的单位(如商场、网络平台),逾期不整改将通报批评。家长可通过12345热线举报违规线索,涉及经济纠纷可向消协投诉。
当前政策通过高额罚款、资质吊销等硬性约束,全面遏制校外培训乱象。家长选择机构时需核查资质与收费合规性,避免参与违规竞赛或隐形培训,共同维护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