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新时代。关键亮点包括:取代9部单行民事法律、涵盖7编1260条、贯穿“平等自愿”“诚信绿色”等基本原则,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施行时间与背景
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但为保障法律衔接与公众认知,预留7个月准备期,最终于2021年1月1日生效。这一安排体现了立法科学性,确保法律平稳落地。 -
取代旧法的重要意义
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9部单行法同时废止,实现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整合,消除法律间的交叉冲突,为公民提供统一、明确的裁判依据。 -
内容框架与民生覆盖
7编内容贯穿人的一生:从胎儿权利保护(总则编)到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再到侵权责任追究。例如,新增“居住权”“人格权独立成编”等创新条款,回应了社会热点需求。 -
对企业与市场的影响
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民法典明确“自愿公平”“诚信守约”原则,优化营商环境。合同编细化交易规则,物权编强化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稳定法律预期。
总结:民法典施行四年多来(截至2025年5月),已成为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生活的基石。建议公众关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深入理解条款对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