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面整合了民事法律体系,覆盖物权、合同、婚姻家庭等7编1260条,是保护私权利的基石性法律。
-
立法机关与程序
民法典的制定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经66年编纂历程,最终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过程体现了立法程序的严谨性与权威性,确保法典内容符合国家法治需求和人民利益。 -
核心地位与作用
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取代了原有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单行法,系统性地规范民事活动,从合同签订到婚姻继承,均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强化了对人格权、隐私权等新型权利的保护。 -
时代意义与特色
法典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增离婚冷静期、见义勇为免责等亮点条款,回应了校园贷、网络侵权等社会热点问题。其颁布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成熟,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
民法典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学习与遵守,建议公众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具体条文,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