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通常为2年,具体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算;若裁决未明确履行期限,则从裁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关键点在于:时效可能因执行依据类型(如劳动仲裁、商事仲裁)或当事人身份(公民/法人)存在差异,且适用时效中止、中断规则。
- 时效起算规则:分期履行的,按每次履行期满次日分别计算;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180日,而权利人代位申请执行需在90日内提出。
- 材料准备:需提交申请执行书、身份证明、裁决书原件等。法人需附加营业执照及法定代表人证明,涉外案件需公证认证材料。
- 执行管辖: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劳动仲裁还可选择一审法院同级管辖。执行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申请人无需预缴。
- 时效例外:若遇不可抗力或权利人主张权利(如催告),时效可中止或中断,重新计算期限。
提示:建议尽早申请执行以避免财产转移风险,同时确保材料完整性和时效证据留存。若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可重新仲裁或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