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胜诉后,若对方拒不履行裁决,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强制力,法院将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措施确保裁决执行。关键点包括:①裁决生效后2年内可申请;②需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提交材料;③执行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
强制执行的条件与流程
仲裁裁决生效后(终局裁决自作出即生效,非终局裁决需等待15天起诉期届满),若对方未在履行期内支付工资、补偿金等,劳动者可准备强制执行申请书、裁决书原件、身份证明等材料,通过线上(如“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线下或邮寄方式向法院申请立案。法院审查通过后,将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逾期不履行则启动财产查控程序。 -
需准备的申请材料
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需写明执行标的和财产线索)、生效裁决书或调解书、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被执行人企业工商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若委托他人代办,还需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 -
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 财产线索提供:劳动者可主动收集对方银行账号、房产、车辆等信息,加速执行进度。
- 执行期限:法院一般6个月内结案,但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可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财产后恢复。
- 企业规避执行的应对:若公司转移财产,可申请法院追究法定代表人拒执责任。
总结:劳动仲裁胜诉后,强制执行为劳动者权益兜底,但需及时行动并配合法院流程。建议裁决生效后尽快申请,避免超过2年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