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愿放弃五险一金通常无法获得合法补贴,且此类协议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五险一金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保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无权通过协议免除缴费义务,即使双方约定以补贴形式补偿,仍可能面临补缴社保、返还补贴甚至经济赔偿的法律风险。
-
法律明确禁止放弃社保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缴纳五险一金是法定义务,任何“自愿放弃协议”均属无效。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并缴费,否则将面临滞纳金、罚款等处罚。劳动者若签署此类协议,后续**时仍需补缴社保费用,已领取的补贴可能被要求返还。 -
补贴金的合法性与风险
部分企业以“社保补贴”名义将单位应缴部分直接支付给员工,这种行为被法院认定为逃避社保责任。例如,吉林省高院2024年判例明确,即使员工签字确认放弃社保,企业仍需补缴费用并支付经济补偿,员工则需返还已收补贴。 -
劳动者的实际损失
放弃五险一金意味着丧失医疗报销、养老金积累、失业救济等权益。短期看似工资增加,但长期可能因缺乏保障而承担更高风险,如重大疾病自费、工伤无赔偿等。 -
企业合规建议
企业应依法足额缴纳社保,不可通过协议或补贴规避责任。若因特殊原因(如灵活就业)需调整缴费方式,需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政策允许的补贴(如地方性就业扶持补贴),而非私下协议。
总结:五险一金是基础权益保障,切勿为短期利益签署放弃协议。若企业要求放弃社保或提供补贴,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