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和《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如果员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时,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员工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 与用人单位协商
- 员工应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沟通,说明社保的重要性及未缴社保可能对个人权益的影响,尝试协商补缴事宜。
- 如果单位同意补缴,可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用人单位补缴欠缴的社保费用,并加收滞纳金。
2. 申请劳动仲裁
- 如果协商无果,员工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限期补缴,并处以欠缴金额一倍以上三倍的罚款。
3. 通过法律诉讼**
- 如果劳动仲裁未能解决问题,员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并赔偿损失。
-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保登记或未按规定缴纳社保的,可被处以相应罚款。
4. 申请社保补缴
- 达到退休年龄但社保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员工,可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延长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5. 寻求法律援助
- 员工可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工会组织寻求帮助,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支持。
6. 了解政策变化
-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2025年起),员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弹性退休或延迟退休,同时确保社保权益不受影响。
总结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应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可咨询相关部门获取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