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可从以下五大方面综合梳理:
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基础
-
稳定播种面积与提升单产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525.8万亩)和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单产提升贡献率已达80%,未来需加强种子创新(如生物育种)和智慧农机推广。
-
土壤改良与种业现代化
加大土壤安全与肥力提升投入,减少重金属污染,推动种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全链条可视化体系。
-
动态监测与防返贫
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完善脱贫地区产业联农带农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 推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
特色产业与产业链延伸
深挖“土特产”潜力,如冬枣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商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附加值。
-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闲置农房利用等创新模式,拓宽农民资产盘活渠道。
三、 加强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完成冯家、泊头片区等项目建设,提升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
生态保护与“厕所革命”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四、 深化生态振兴,推动绿色发展
-
农业绿色转型
实施生物育种、智慧农机等现代技术,推广有机肥料和生态种植模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
资源循环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系统。
五、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
文化与文明乡风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广“六尺巷工作法”“乡情工作法”等治理经验,遏制陈规陋习。
-
法治与安全保障
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打击违法犯罪和非法宗教活动,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六、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以上任务综合了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既强调底线保障(如粮食安全、防返贫),又注重质量提升(如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形成“五位一体”全面振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