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聘岗位往往隐藏着虚假高薪、模糊职责、压榨式加班、试用期陷阱等常见问题,求职者需警惕这些潜在风险。
-
虚假高薪吸引眼球
部分急聘岗位以“高薪急招”“月入过万”为噱头,实际薪资可能包含难以完成的绩效指标,或通过加班费、补贴拼凑而成,入职后才发现与宣传严重不符。 -
职责模糊或身兼多职
企业因紧急缺人可能模糊岗位描述,导致员工入职后被迫承担超出范围的工作,甚至一人兼任多个岗位,却无对应报酬或晋升机会。 -
“急招”背后的压榨文化
急聘可能反映团队离职率高、业务压力大,隐含996、随叫随到等加班文化,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引发身心健康问题。 -
试用期成廉价劳动力
部分企业利用急聘名义缩短招聘流程,但设定不合理试用期(如延长考核、薪资打折),甚至以“不合格”为由恶意辞退,规避正式用工成本。
急聘岗位虽能快速就业,但务必核实企业资质、合同条款,避免陷入“救火式入职”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