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退休工资计算的核心公式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如有)。 其中,基础养老金与当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取决于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50岁为195个月),而过渡性养老金仅适用于1996年前参保或有视同缴费年限者。以下是具体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详解:
-
基础养老金计算
公式:- :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如2025年退休取2024年数据);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历年缴费基数与社平工资比值的平均值);
- :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
关键点:社平工资越高、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越多。例如,社平工资7000元、缴费指数0.6、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为840元/月;若缴费年限增至30年,则翻倍至1680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公式:个人账户储存额 ÷ 195(50岁计发月数)- 储存额来源:个人缴费部分(职工费率8%)及利息;
- 灵活就业人员注意:仅40%缴费进入个人账户。
例如,账户余额6.8万元,每月养老金约348元;余额12万元则增至615元。
-
过渡性养老金(少数人适用)
公式:本人指数化月均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 × 1.2%-1.3%(各地差异)。
例如,指数化工资6534.5元、视同缴费0.42年,过渡性养老金约35元/月。
总结:50岁退休工资由上述三部分叠加,实际金额受社平工资增长、缴费年限、账户利息等动态影响。建议优先拉长缴费年限,比提高缴费档位更划算。例如,缴费指数从0.6升至1.2仅增37.5%基础养老金,而年限从15年延至30年可直接翻倍。灵活就业人员可按最低基数长期缴费以优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