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退休工资计算主要依据个人缴费情况、当地工资水平及政策规定,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一、核心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
[
\text{基础养老金} = \frac{\text{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times \text{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times \text{缴费年限} \times 1%
]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0.6-3.0)。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text{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text{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text{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
-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二、影响因素
-
缴费年限 :越长,养老金越高(含视同缴费年限)。
-
缴费基数 :越高,个人账户积累越多,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均受影响。
-
当地工资水平 :社会平均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计算基数越大。
-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越低。
三、特殊政策
-
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前参加工作者可能享受,需结合视同缴费年限计算。
-
其他补贴 :如独生子女、特定职业(如乡村教师)等可额外增加养老金。
四、办理与领取
-
需向社保局提交退休申请,审核通过后次月起领取。
-
养老金由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共同支付,具体金额因地区政策略有差异。
总结 :退休工资计算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建议提前关注当地政策及缴费基数变化,确保养老金水平与贡献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