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核心作用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石,二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三是全面保障公民民事权利。 它以1260条条文系统整合民事规范,既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如高空抛物、个人信息保护),又通过制度创新(如土地经营权、人格权独立成编)为市场经济和民生福祉提供长效保障。
-
法治建设的基石作用
民法典统一了既往分散的民事单行法,消除了法律冲突与空白,构建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全周期权利保护体系。例如,明确见义勇为免责条款(第184条)和“离婚冷静期”(第1077条),既填补立法漏洞,又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使法律成为公众行为规范的准绳。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
通过物权编稳定财产权、合同编规范市场交易,民法典为公权力划定边界,推动“放管服”改革。其绿色原则(如环境污染责任专章)和农村“三权分置”设计,将改革经验固化为法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双重目标。 -
民事权利的“保障书”
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细化等创新,直面数字时代挑战(如基因隐私保护)。婚姻家庭编强化弱势群体保护,继承编完善财富传承规则,体现“人民至上”理念。例如,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权益的特殊条款,彰显法律对实质平等的追求。
当前,民法典的实施正深刻塑造社会文明:既为个人生活提供确定性,又通过契约精神、诚信原则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学习运用民法典,是每个公民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