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
关于交通事故报警后做笔录是否算立案的问题,综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具体说明如下:
一、报警后做笔录的性质
-
非立案程序
报警后做笔录是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的初步调查行为,属于立案前的必要程序。其目的是快速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固定证据和收集信息,为后续审查提供依据。
-
证据收集手段
通过笔录记录当事人陈述、现场情况、证人证言等信息,这些材料将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立案的判定标准
-
犯罪事实与刑事责任
只有当公安机关经审查确认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才会正式立案。例如交通事故中需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程度。
-
程序性要求
立案需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制作立案决定书。若认为无犯罪事实或无需追究刑事责任,则不予立案并书面通知报案人。
三、交通事故案件的特殊处理
-
交警部门的特殊程序
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若需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需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进行调查。但交警做笔录本身不构成立案,需通过交通事故认定程序(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能进入刑事立案程序。
-
刑事立案的后续流程
若交通事故涉及刑事犯罪(如逃逸、逃逸致人死亡等),公安机关将依据《刑事诉讼法》进行侦查,最终以刑事立案通知书或起诉书作为立案依据。
总结
报警后做笔录是案件处理的重要环节,但 本身不等于立案 。需经过公安机关全面审查,确认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时,才会进入立案程序。若对处理结果有疑问,可要求公安机关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并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