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归属权的认定需结合法律条款和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主要依据以下因素:
一、法律规定的核心判定标准
-
不动产登记簿的效力
房屋所有权归属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为准,即房产证上登记的名字为所有权人。若登记发生错误且未更正,推定登记人为合法权利人。
-
《民法典》的新增规定
-
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分 :根据出资比例、协议或婚姻关系判定。例如,婚前购房且婚后共同还贷,可能被认定为按份共有。
-
未登记行为的效力 :婚前购房但未办理过户登记,离婚时可能根据婚姻贡献、子女抚养等因素判决归属。
-
二、具体情形分析
-
婚前购房的归属
-
全款支付 :若婚前签订购房合同且房款已全额付清,房产为个人婚前财产,离婚时不可分割。
-
**支付 :
-
仅签订合同:婚后付全款或首付款,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
首付由一方支付、**由一方父母偿还:房产归登记方所有,但婚后还贷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
-
-
婚后购房的归属
-
登记在一方名下 :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依法分割。
-
登记在双方名下 :按共同共有处理,双方平等享有权益。
-
-
特殊情形
-
借名购房 :若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法院可能根据实际贡献判决房产归实际出资方或共同共有。
-
赠与未过户 :婚前赠与但未办理过户登记,离婚时仍归原所有人。
-
三、确认房产归属的步骤
-
查阅房产证与登记信息
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或房产交易中心查询房屋所有权、抵押等登记信息。
-
结合婚姻与出资情况
分析购房时间、付款方式、是否共同还贷及《民法典》相关规定。
-
法律救济途径
若登记错误或存在争议,可向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更正或通过诉讼维护权益。
四、注意事项
-
协议优先原则 :夫妻间关于房产的约定(如婚前协议、婚后财产约定)对归属权认定有重要影响。
-
区域差异 :部分城市对房产登记有特殊规定(如公积金**、土地性质等),需结合当地政策判断。
房屋归属权认定需以登记为准,同时兼顾出资、婚姻关系及双方协议,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