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多发且员工已离职时,企业有权依法追回多付薪资,但需通过协商或法律程序解决。 关键点包括:协商优先、法律依据明确(不当得利条款)、证据链完整(工资记录、沟通记录)以及流程优化避免重复错误。
若员工离职后被发现多领工资,企业应第一时间联系对方说明情况,要求退还。沟通时需保留书面记录(如邮件、短信),明确多发的具体金额及依据。若员工拒绝配合,企业可依据《民法典》第985条“不当得利”条款,通过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追讨。诉讼需提供工资发放凭证、考勤记录等证据,证明企业损失与员工无合法依据获利的关系。对于小额误差,部分企业可能选择内部消化,但大额差异建议坚决**,避免财务漏洞。
员工若收到退还要求,应核实真实性。确属多发的,主动归还可避免法律纠纷;若对金额有争议,可要求企业出具详细核算说明,或通过工会、劳动部门调解。双方需注意:企业需证明“多发”属操作失误而非福利,员工需警惕恶意追讨。
此事暴露的薪酬管理问题更值得反思。企业应优化财务审核流程,如增设发放前交叉核对、离职结算双人复核等机制;员工离职时需确认薪资结清无误,留存书面证明。技术层面可通过自动化系统校验数据,减少人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