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申报是以实发工资为计税依据的,而非计提工资。这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是基于员工实际取得的收入,即扣除社保、公积金等法定项目后的到手金额。关键点包括:计税依据为实发工资、税前扣除项影响应纳税额、申报需与实际发放金额一致。
-
实发工资是计税基础
个税申报时,应纳税所得额=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法定扣除)-起征点(如5000元/月)。企业需按员工实际到账的工资金额代扣代缴个税,确保税款计算准确。 -
计提工资不直接影响个税
计提工资是企业财务核算的步骤,仅反映当期成本费用,而个税申报需以实际支付时间为准。例如:某月计提但次月发放的工资,个税应在发放当月申报。 -
税前扣除项需合规处理
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和法定减除项目(如三险一金)需在申报时如实填报,这些扣除仅适用于实发工资环节,直接影响最终应纳税额。 -
申报数据必须与银行流水一致
税务机关会核对个税申报记录与企业的实际发放金额,若发现差异(如申报金额高于实发工资),可能被视为违规,导致补税或处罚。
总结:个税申报严格遵循“收付实现制”,以实发工资为准。企业需确保财务核算、工资发放与个税申报数据统一,避免税务风险。如有专项扣除或免税收入,应及时更新申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