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于洪区的名字源于清初形成的于洪屯,“于洪”二字直接取自最早在此定居的于姓和洪姓两大家族。该屯在清军入关后虽历经变迁,但以“于洪屯”为核心的命名传统延续至今,并最终演变为行政区划名。
于洪区的命名根植于姓氏文化。史料记载,顺治十年清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后,山东、河北移民在此聚居形成村落,初以最早迁入的于、洪两姓氏为标记,称“于洪屯”。即便1905年日俄战争后因村中祖坟仍存沈阳导致名称一度含“坟”字,但很快以谐音更迭为“于洪屯”,延续姓氏起源的命名根基。
清末至民国期间,于洪屯的行政区划不断调整,但“于洪”二字始终沿用。伪满洲国时期被划为“于洪区”,抗战胜利后虽短暂并入铁西区,最终仍以历史原名为基准设立行政区,于1938年正式定名。如今,“于洪区”不仅在地理上涵盖沈阳西部门户枢纽,更浓缩了该地从村落聚居到现代化都市圈的历史演变。
总结来看,沈阳于洪区的命名既展现了移民社会的姓氏纽带,又折射出清初开垦历史对城市命名的深远影响,成为东北地名文化中血脉传承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