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时,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未提前30日通知需额外支付“代通知金”;违法解除需支付双倍赔偿(2N)。具体计算规则与解除情形、工资标准等因素相关。
经济补偿计算标准(N)
员工被合法辞退时,经济补偿金(N)以工作年限为基准:
- 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月工资为解除前12个月平均工资,包含奖金、津贴等收入;
- 月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标准计算,且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代通知金情形(N+1)
若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即N+1)。适用情形包括:
-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另行安排的工作;
-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仍无法胜任;
- 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未能协商一致。
违法解除赔偿(2N)
用人单位无合法理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如未举证员工严重违纪、不符合录用条件等),构成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2N),即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
特殊情况处理
- 高薪员工限额:月工资超过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员工,经济补偿金按3倍封顶,且年限上限为12年;
- 协商解除: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补偿金额可高于法定标准,但需书面约定;
- 裁员程序:企业因经营困难裁员时,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并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
劳动者遭遇不合理辞退时,可通过劳动仲裁主张权益,重点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解除通知等证据。用人单位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避免因计算错误或程序瑕疵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