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非工伤不能上班多久能辞退?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工伤员工享有医疗期保护,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不得随意辞退。医疗期时长根据工作年限计算,通常为3至24个月。医疗期满后若员工仍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违法辞退,需承担双倍赔偿金责任。
医疗期的具体规定
医疗期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保护期,与工作年限挂钩: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且在本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3个月;工作年限较长者,医疗期可延长至24个月。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以“无法工作”为由解除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
医疗期满后的处理流程
若医疗期结束后员工仍无法返岗,用人单位需履行以下程序:1. 评估员工是否可从事原工作;2. 若不能,需另行安排适宜岗位;3. 若调整后仍无法胜任,可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
违法辞退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若在医疗期内或未履行法定程序直接辞退员工,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双倍经济补偿。例如,工作5年的员工被违法辞退,原应获5个月工资补偿,现可主张10个月工资赔偿。
总结
非工伤员工的辞退问题需严格遵循医疗期制度,用人单位应避免“一刀切”处理。劳动者若遇权益侵害,可通过劳动仲裁**。合理运用法律条款,既能保障企业运营,也能维护员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