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公司倾向于私了的核心原因在于降低赔偿成本、规避法律风险及维护企业声誉,但员工需警惕“低价和解”陷阱。
-
降低赔偿标准:企业通过私了支付的金额通常远低于法定工伤待遇。例如,未缴纳社保的企业需自行承担全部赔偿,私了可避免按《工伤保险条例》足额赔付。
-
规避法律程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及诉讼流程耗时长达两年,企业为快速解决纠纷,避免仲裁或诉讼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社会负面影响。
-
隐藏社保违规:未依法参保的企业可能通过私了阻止员工向社保部门投诉,否则需补缴社保并面临行政处罚。
-
声誉管理:涉诉记录可能影响企业招投标或人才招聘,私了可减少公开纠纷对商誉的损害。
提示:员工应在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后协商,确保赔偿金额合理;若协议显失公平,仍可依法主张权利。